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
近日,为响应学生心理健康需求,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中心携手各学院与学生社团,联合开展了系列特色心理健康活动。从创意创作到专业融合,从互动社交到温暖传递,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搭建情绪释放、心灵交流的平台,推动心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为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积极心态,学校贴近学生需求,将专业特色、社交场景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结合,推出沉浸式社交主题活动。活动以轻松互动为核心,通过结伴协作、主题交流等多元形式打破心理隔阂,助力学生掌握健康沟通技巧,使学生在真实社交体验中疏导情绪、提升人际相处能力,在联结中凝聚成长力量。

基于化学专业优势,化学化工学院在学生一站式服务大厅特别打造 “元素‘朋友圈’” 特色活动,实现专业知识与心理育人理念的契合。活动前依据化学配比规则设计趣味元素卡片,参与者抽取卡片后需主动开口交流,寻找能组成稳定化合物的 “专属伙伴”,未成功匹配者可通过化学知识问答获得二次组队机会。学生们在趣味互动中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打破社交壁垒,在自然交往中收获友谊。
石头成为宣泄情感的画纸?纽扣成为解开心绪的钥匙?美术学院以茶话会结合石头彩绘的形式为学生们打造轻松愉悦的交流平台。学生在畅谈中倾诉焦虑、分享喜悦;同时学生为石头绘彩,在创作中放松身心。大学生心理协会开展 “纽扣拾光,心趣相连”活动,聚焦纽扣挂件的制作,使难以言说的情感具象化,转化为可触碰的艺术作品。后续分享环节中,学生阐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在交流中收获理解与共鸣。

石头和纽扣既跳出了传统心理疏导的单一模式,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手工创作与互动交流为纽带,让心理压力在艺术表达中释放。它们为抽象情绪提供了具象出口,同时搭建起无压力的社交桥梁。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静心沉淀,在分享交流中拉近距离,真正实现“以创意解压、以互动暖心”。
心理健康活动解锁多元化表达形式,让情绪疏导更具温度与新意。学生四成服务大厅在菱湖校区敬敷食堂举办“故事接龙,共织心语”活动,以“故事续写,鼓励盲盒”双环节传递暖意。学生们续写故事拼成治愈横幅,抽取和投放励志话语循环传递温暖。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情绪释放平台,还传授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实用技能。
此外,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投出坏情绪,拿回好心情”活动,学生们写下烦恼折成纸飞机投入回收箱释放负面情绪,然后抽取暖心纸条获取积极能量;外国语学院开展“译言为舟,暖心做港”活动,学生可匿名倾诉心理压力与成长烦恼,其他学生能用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小语种进行暖心回复。活动既外语学习者提供实践机会,还在保护隐私的同时传递安慰与鼓励。
此次十月系列心理健康活动各具特色却同向而行,均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在舒缓心理压力、促进社交连接、普及心理健康理念等方面发挥实效,助力学生筑牢心理防线、收获成长力量。未来,学校将持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不断优化活动形式,为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注入更多力量。
(撰稿:学生记者 刘蕊 摄影:张宇欣 王润智)
